〔記者陳文正/龜山報導〕龜山鄉聯興社有名3歲的小小哨角手─王鵬宇,他手拿1尺長的小哨角,雖然吹出的聲音不大,但隨著哨角隊在各廟會中出現,可愛的模樣吸引不少人注意。
在神明出巡隊伍前開道的是哨角隊,低沈聲音最受人注意的陣頭之一。龜山鄉聯興社的哨角隊「酷酷哨」,不但隊名特殊,也有女隊員,還有小小哨角手王鵬宇。
王鵬宇從小就跟著父親聯興社社長王盛億跑廟會,半年前聯興社組織哨角隊,看著叔叔們吹起大哨角,他也好奇的想要吹比他身高還要高1倍的大哨角,沒想到才把玩不到1小時就順利吹出嗚嗚的聲響,比起有些人要花1到2星期才吹得出聲音的速度,快了許多,連王盛億都很訝異。
大哨角的吹嘴不時會割傷王鵬宇的小嘴,因此王盛億有時會禁止他吹,但他還是會偷偷跑去吹,王盛億於是拜託製作哨角的師傅專門為王鵬宇量身打造1把長約1尺,長度只有大哨角5分之1的小哨角,從此這支小哨角就成了他的寶貝,別人想要摸一下都不行。
現在「酷酷哨」參加廟會活動時,只要哨角隊員一吹起哨角,王鵬宇立刻就在一旁拿出小哨角,一起嗚嗚的吹起聲響,架式不差,模樣更可愛,引起許多人注意,不少人還忍不住拿起小哨角想要試吹,只是吹了半天,通常都吹不出聲音,也讓他們對這個3歲小娃兒佩服不已。
文章來源: 自由
- Oct 20 Thu 2011 01:12
3歲娃吹哨角 廟會成焦點,廟會
- Oct 19 Wed 2011 22:23
361行三分鐘閹雞 「靠它養活一家子」,廟會
我(彭文郎)七十三歲了,大半輩子都被喊「閹雞的」,沒錯啦!四十五年來,我閹過的雞超過五十萬隻,熟練到一隻雞三分鐘內就能搞定,我兒子更厲害,一分鐘就OK,是我養三百隻雞讓他練出來的。
我廿七歲那年拜師學閹雞技術,學習四個月後,全靠自己練習。「吃飯傢伙」很簡單,布帕裡包著弓仔、刀夾、匙仔和抽管,一個人就能做閹割手術。
我示範給妳看(指記者),先抓住雞、用腳踩住雞爪,雞翅膀交叉讓牠動彈不得,拔掉雞腋下的羽毛,從後算起第二根肋骨,一手按住雞、一手精準下刀,再撐開傷口,以抽管取出二顆雞睪丸。妳看,雄赳赳的公雞立即成為「沒有蛋蛋的公雞」。
我通常都在清晨或上午閹割,因為雞呀經過整夜休息後體能較好。手術後餵消炎藥或在傷口擦藥水,大部分的雞被割後都能快步離開,成功率超過九成,只有少數因傷口感染死亡,這種情形不會收錢。印象中我碰過不只兩顆睪丸的公雞。
有人說閹雞殘忍,我每次下刀還是很謹慎,畢竟面對的也是一條生命。
比較感慨的是,這一行可能逐漸消失,新竹縣寶山鄉長范玉燕看過我閹雞後,就說「應該做為文史資產」。
最早一隻雞「手術費」三塊錢,現在五十塊了。雖然工作量不如過去,我不在意啦,因為出門工作可以和老主顧聊聊天,暫時還不想退休。
我欣慰的是次子彭正和願意學閹雞,我曾養三百隻雞讓他練習,現在他熟能生巧,一分鐘就大功告成了,朋友說青出於藍。
小檔案/閹雞不好鬥 肉質屬上品
閹雞達人彭文郎說,公雞飼養約四周至二個月左右,經胸腔最後第二肋骨部位,手術取出睪丸之後稱閹雞,傷口約兩公分。
閹雞作用為何?民俗學家劉還月說,公雞「去勢」後,沒有慾念、停止逞凶好鬥,性情溫馴,便於管理、肥育和提高肉的質量。一般閹雞飼養一年左右,肌肉纖維仍保持細質、多汁、柔軟,閹雞肉被視為禽肉的上品。
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說,閹雞比賽在客庄的風氣很盛,不少客家庄的廟會舉辦大雞比賽,看誰家的閹雞養得最大,一般閹雞至少有十台斤,甚至接近廿台斤。現今社會人口結構趨於小家庭,民問飼養閹雞的體形漸小。
文章來源: 聯合
- Oct 19 Wed 2011 22:23
2米鐵樁舞獅 團員踩空滑落輕傷,醒獅團
台北縣金山鄉著名的聖德宮,最近舉行建廟240週年慶典,一整個月的系列慶祝活動,請來許多表演團體助興,不過在昨天晚間,卻發生舞獅團在演出跳鐵樁時,團員不慎從2公尺高的鐵樁摔落,把現場的民眾給嚇了一跳,但幸好這名男只受到輕微的擦傷。
白色的舞獅在鐵樁上跳來跳去,身手敏捷,沒想到一個不小心踩空,兩人從2公尺高的鐵樁,一起摔落地面。民眾:「腳有怎麼樣嗎?」
男子表情痛苦,雙手撐地,已經暈到站不起來,而這起意外,發生在13日晚間,位於台北縣金山已經有240年歷史的「聖德宮」,正在舉辦盛大法會,並邀請了許多表演團體,當時疑似舞獅團員的旋轉力道不夠,才會踩空跌了一跤。
這個醒獅團在北海岸地區相當有名氣,還曾經獲得國際比賽的前幾名,而男子送醫後經檢查,只是受到輕微擦傷,目前已經沒有大礙。
文章來源: TVBS
- Oct 19 Wed 2011 22:23
2歲小弟舞獅獻瑞 民呼好可愛,醒獅團
民俗技藝-祥獅獻瑞的醒獅團,表演者年紀越來越小。台中有一對姊弟,分別才5歲和2歲,他們從會走路開始,就跟著爸媽的醒獅團到處表演,邊玩邊學,無師自通,成了醒獅團裡的靈魂人物,所到之處,觀眾相機就是對準兩個人,讓大隻的醒獅,都好吃味。
醒獅團在路旁練習,雙人醒獅搭配鑼鼓聲,不斷繞場變換隊形,仔細看,中間這兩隻醒獅,個頭特別小,被包圍在隊伍裡。小醒獅動作俐落,一會兒搖擺身體,一會兒賴在大醒獅旁,親密的頭碰頭,不斷嬉戲。
民眾:「好棒喔,妹妹好棒喔,那個小朋友好可愛。」
柯小弟媽媽:「所有人都圍著他們。」
2隻小醒獅年紀都很輕,右邊的是姐姐,柯沛婕,5歲,表演醒獅已經3年半,左邊的是弟弟柯鎰羽,2歲半,舞獅經歷也1年了。媽媽說,兩姐弟從小看爸爸醒獅,才學會走路就拿獅頭把玩,大醒獅拿不動,特別找來小一號的醒獅頭,兩姐弟最愛跟他們到處表演,不管是進香廟會、婚喪喜慶、尾牙開市,全家南征北討。
柯小弟媽媽:「大隻的好像都沒有人要拍照,就是只拍他們,所有觀眾只拍他,大家都圍著他。」
柯小弟頂著貝克漢雞冠頭,其實最愛的是當小鼓手,打鼓時,眼神犀利,發號施令,一點也不馬虎。柯小弟:「哥哥呢?」
柯小弟,小小年紀就搶著當醒獅團裡靈魂人物,但個頭實在太小了,每次爸爸幫他穿特製的褲子時,都還得拉到胸口,活像個大布袋,爸媽說,這項民俗技藝,兩姐弟是邊玩邊學,無師自通,只是沒想到每次表演,風采都落在客串的這2人身上。
文章來源: TVBS
- Oct 19 Wed 2011 22:22
2歲小弟舞獅獻瑞 民呼好可愛,廟會
民俗技藝-祥獅獻瑞的醒獅團,表演者年紀越來越小。台中有一對姊弟,分別才5歲和2歲,他們從會走路開始,就跟著爸媽的醒獅團到處表演,邊玩邊學,無師自通,成了醒獅團裡的靈魂人物,所到之處,觀眾相機就是對準兩個人,讓大隻的醒獅,都好吃味。
醒獅團在路旁練習,雙人醒獅搭配鑼鼓聲,不斷繞場變換隊形,仔細看,中間這兩隻醒獅,個頭特別小,被包圍在隊伍裡。小醒獅動作俐落,一會兒搖擺身體,一會兒賴在大醒獅旁,親密的頭碰頭,不斷嬉戲。
民眾:「好棒喔,妹妹好棒喔,那個小朋友好可愛。」
柯小弟媽媽:「所有人都圍著他們。」
2隻小醒獅年紀都很輕,右邊的是姐姐,柯沛婕,5歲,表演醒獅已經3年半,左邊的是弟弟柯鎰羽,2歲半,舞獅經歷也1年了。媽媽說,兩姐弟從小看爸爸醒獅,才學會走路就拿獅頭把玩,大醒獅拿不動,特別找來小一號的醒獅頭,兩姐弟最愛跟他們到處表演,不管是進香廟會、婚喪喜慶、尾牙開市,全家南征北討。
柯小弟媽媽:「大隻的好像都沒有人要拍照,就是只拍他們,所有觀眾只拍他,大家都圍著他。」
柯小弟頂著貝克漢雞冠頭,其實最愛的是當小鼓手,打鼓時,眼神犀利,發號施令,一點也不馬虎。柯小弟:「哥哥呢?」
柯小弟,小小年紀就搶著當醒獅團裡靈魂人物,但個頭實在太小了,每次爸爸幫他穿特製的褲子時,都還得拉到胸口,活像個大布袋,爸媽說,這項民俗技藝,兩姐弟是邊玩邊學,無師自通,只是沒想到每次表演,風采都落在客串的這2人身上。
文章來源: TVBS
- Oct 19 Wed 2011 22:21
2011國際藝術節 提倡愛與和平,醒獅團
【本報訊】2011年「國際藝術節」將以「愛與和平」作為主題,在全球化與在地化激烈對話的時代,表演藝術作為各地文化的窗口,展現出更深層的心靈對話,並強調友愛與和平,並希望表演藝術能成為世界各類文化的靈魂無疆界的溝通。
此次藝術節的節目內容,不僅有風靡歐陸舞台的前衛之作,也有根植台灣本土的傳統創作,並持續鼓勵自製的原創節目。民眾共可以觀賞到17檔國內外具指標性的節目。開幕當天,風靡國外各大藝術節的法國「不具名劇團」,與國內慶典團隊「鴻勝醒獅團」及「十鼓擊樂團」,將跨界在廣場合演,可免費前往觀賞。
而今年的旗艦級製作,是國際知名劇場導演鈴木忠志,以台灣歌曲為材料改編小仲馬的《茶花女》,推出台版音樂劇。鈴木擅長演繹跨文化劇場,將為「台灣國際藝術節」留下一個超越疆界的「愛與和平」的詮釋。活動詳情請至2011國際藝術節官網(www.tifa.ntch.edu.tw)查詢。
時間:2011/2/10-2011/3/27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台北市中山南路21之1號)
洽詢電話:02-2343-1100
茶花女
演出:鈴木忠志劇團、翁寧謙、周明宇、楊維真
時間:2011/2/10-13
只有愛情,能讓凋零的茶花重新綻放;只有愛情,能讓絕望的生命再燃光芒。一對飽受命運捉弄的戀人,他們的愛情,注定以悲劇收場,但不管曾經流過多少淚,歷經多少艱苦的磨難,唯有相信愛情,才能對生命懷抱勇氣。
法國作家小仲馬筆下的雋永純愛經典,搭配上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浪漫絕美呈現,從《何日君再來》、《思慕的人》到《愛情限時批》,一首首貫穿台灣流行音樂史的動人情歌,近未來的服裝造型大膽突破驚艷視覺,穿越時空,演繹不分地域的愛情篇章,將帶領觀眾遊走於夢與真實的邊境。
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這次將與台灣頂尖的演員與設計群合作,攜手打造一齣以台灣流行歌曲貫穿西方愛情經典的跨文化音樂劇《茶花女》。全劇以西方浪漫主義題材為基礎,渲染著東方色彩的氛圍,音樂由知名作曲家櫻井弘二重新編曲,加上鈴木忠志一貫的極簡導演手法與獨特鈴木表演方式,該戲將是今年台灣國際藝術節最受矚目的開幕鉅作。
阿波隆尼亞
演出:華沙新劇團
時間:2011/2/19、20
開演前,歷史暫被遺忘;開演後,真相隨之揭示。人性是歷史演進的靈魂,死亡、犧牲、戰爭則為人物角色提供了發揮的舞台。
由波蘭中生代導演克里茨托夫.瓦里科夫斯基率領的舞台新劇《阿波隆尼亞》,從歷史、戰爭到文明的矛盾與衝突中,串連起千年述說,鮮明對比的史觀以及獨樹一格的劇場美學,結合語言與肢體暴力的多媒體影音創作,在舞台上搬演一場謀殺的歷史。
《阿波隆尼亞》跨越經典與當代,從古希臘悲劇到20世紀納粹大屠殺,構築出龐大的劇本結構,主題圍繞在人性的黑暗面與殘忍歷史上,創造了一齣具有震撼力、時而帶著諷刺的劇作,挑戰萬事的定義:罪行、公義和罪惡感。
舞台上多媒體影像不斷穿梭,死亡、血腥、暴力大量出現,大膽挑戰觀眾的感官視覺,讓人屏息難安。兩座巨型的透明玻璃屋,與同步投影在巨大牆面上的演員臉部特寫,移動、交錯,伴隨著現場音樂,將觀眾帶入一趟通往神秘黑暗的旅程。
水
演出: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
時間:2011/3/3-6
「迷人的對比、靈感來自巴西的複雜形式,是21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向搖曳的棕櫚樹、悶熱的叢林與獵豹踱步的天堂歡愉地致敬。」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對《水》的評價。
Agua是葡萄牙文「水」的意思。這支舞讓舞者們從海灘到熱帶雨林,跑進跑出,如孩子般無邪嬉戲,彼此親吻;男人女人潑水調情,充滿玩興,但又隱藏碧娜特有對脆弱和不安的敏感;彷彿在說:這世界是危險的,然此刻我們正在天堂度假——只要不曾遺忘天堂也並非永穩的建物。
這支舞是碧娜2001年旅行巴西時,由歌德學院聖保羅分院與艾米利歐.卡利爾委託創作的,並被視為碧娜最佳作品之一,完美結合了冷冽德國與熱情巴西兩種氣質。
繼《康乃馨》、《交際場》、《熱情馬祖卡》之後,碧娜.鮑許的作品第四度登上台灣舞台。2007年這位現代舞大師以《熱情馬祖卡》作為兩廳院20週年慶的獻禮,三度來台,纖細優雅的身形,一派大師閒適低調的風度令人印象深刻。詎料去年夏天悄然離世,留給世人無限歎惋。
夜奔
演出:香港進念.二十面體
時間:2011/3/25-27
「《夜奔》證明一種獨特的劇場,娛樂、訊問、鼓勵、挑釁可以同時存在。」泰國評論家 Pawit Mahasarinand評語。
《夜奔》原是宋朝教頭林沖,被迫出走投奔梁山泊為寇的故事,為明中葉崑曲大家李開先《寶劍記》保留下來僅存的兩折戲之一。由明朝中葉崑曲開始的源頭始點,到南明的苟延偷歡殘喘;由清朝文字獄到清末民初外憂內患,到20世紀文化大革命;到當今,不斷衍生新的時代面貌。
《夜奔》是由香港「文化教父」榮念曾編導,知名崑劇武生、江蘇省崑劇院院長柯軍,和進念20多年的創團團員演員楊永德擔綱主演。從「數盡更籌,聽殘銀漏」8個字唱詞,開掘舞台上文字、意象、聲音的重組閱讀。2010年香港藝術節首演以來,陸續於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上海世博「香港周」巡演,引起廣大迴響。
蓬萊仙島
演出:明華園總團
時間:2011/3/11-13
黃帝大敗蚩尤後,統一中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唯獨遙遠的海角有座蓬萊仙島,居民過著遺世獨立的逍遙生活,並隱居著八仙之一鍾離權和黃帝之女旱魃。終於,黃帝得知世上尚有此一淨土,派鍾離權攻打蓬萊仙島,但鍾離權憐惜蒼生……。
明華園總團近年來新作如《劍神呂洞賓》、《韓湘子》、《白蛇傳》、《何仙姑》、《曹國舅》不論是演出形式或是劇場技術,均不斷為觀眾創造嶄新的經驗。2011年參與台灣國際藝術節的首演大戲《蓬萊仙島》,更是精英盡出,將兼具魔幻絢麗的神仙戲特效,以及史詩劇的情感張力。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 Oct 19 Wed 2011 20:25
2011台灣燈會在苗栗論壇12月10日舉行,表演工作坊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魏攸芳】
「建國百年兔祥和,歡欣鼓舞慶元宵」,苗栗縣主辦2011年台灣燈會,是苗栗創縣60年來最盛大的國家節慶與活動,苗栗縣府2010年12月10日(周五)舉辦「2011台灣燈會在苗栗論壇」,縣長劉政鴻邀請產官學界針對明年燈會提出建議與討論,希望讓百年燈會帶動苗栗縣的觀光、產業發展,行銷苗栗,開創新商機。
12月10日(周五)下午1點30分至4點30分在苗栗縣府5樓國際會議廳舉辦「2011台灣燈會在苗栗論壇」,由劉政鴻與賴聲川、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謝謂君、聯大校長李隆盛及苗栗縣觀光協會理事長徐享鑫,與苗栗縣內500多名文創、旅宿、餐飲及旅行社業者,共同探討台灣燈會如何呈現苗栗特色、行銷苗栗,及如何藉由台灣燈會,帶動苗栗縣內文創產業發展,開創新商機。
2011台灣燈會明(2010)年2月14日至28日在竹南、頭份運動公園舉行,預估為期15天的燈會,可吸引超過500萬人次的旅客來賞燈,可以為苗栗縣增加30億元以上的經濟效益。苗栗縣好山、好水、好風情,有客家、閩南及賽夏、泰雅原住民等多元民族文化特色,更有豐富多元的觀光、文化、產業資源,元宵節活動豐富多元,包括苗栗(火旁)龍、竹南炸邯鄲爺、後龍射砲城、夜光龍等,結合明年的百年燈會,盛況可期。
苗栗縣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觀光休閒產業,陸續舉辦國內外大型藝術展演活動,提苗栗縣能見度,創造不少商機,更以最高規格的準備及最大的努力,籌辦台灣燈會,不僅提出許多創意與特色規劃,結合新能源與現代科技,開創令人驚艷的燈會主題特色。苗栗縣長劉政鴻說,台灣燈會邀請著名的劇場工作者賴聲川老師及表演工作坊團隊擔任燈會創意總監,量身打造客家創意主題燈區、水果燈區、藝術燈區、百兔燈區及科技燈區等令人驚艷的主題特色,結合科技與環保,點亮商機,帶動觀光邊際效益,讓世界看見苗栗。(圖/苗栗縣政府提供)
文章來源: 大台灣
- Oct 19 Wed 2011 20:24
2010高雄市文藝獎頒獎 陳菊誓言打造大高雄文創基地,電音三太子
「2010高雄市文藝獎」24日下午3時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盛大舉行頒獎典禮!親自為錦連、鍾鐵民、陳水財、沈亨榮、張秀如、李武男、郭南宏等7位得主頒獎,高雄市長陳菊表示,從得獎者,她看見藝文界前輩數10年「堅持」創作的身影。隆重舉辦頒獎典禮,即在表達對藝文工作者的崇高敬意;她並承諾,縣市合併後,市府團隊一定會更努力,打造大高雄文創基地,繼續把高雄推向國際舞台。
「2010高雄市文藝獎」頒獎典禮,由7位得獎者的紀錄片中揭開序幕,各界貴賓包括高雄市長陳菊、歷屆得獎人、市府局處首長、地方民意代表及本屆文藝獎評審委員曾貴海、劉富美、周素玲、洪根深、吳旭峰等,計有高市藝文界人士、受獎人親友團1千多人齊聚,共同為得獎者喝采,場面溫馨、隆重。 陳菊致詞時表示,今年將高雄文藝獎擴大、隆重舉辦,為全國首創。而將文藝獎頒獎典禮提昇到這麼盛大的規格與層次,並不是因為我們好大喜功,而是要展現一種態度,一種對於藝術文化工作者尊敬的態度,並展現城市轉型的決心。
面對即將到來的縣市合併,陳菊說,市府團隊正著手進行多項工作:第一,我們即將成立一座新的市圖總館,現在已經進入國際競圖階段,未來必定是高雄的地標之一。第二,我們將以駁二、左營眷村、橋頭糖廠這三塊區域,打造成為文創基地,帶動大高雄的文化創意產業。第三,未來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完成後,將和文化中心至德堂一起採用兩廳院級的劇場管理及經營模式,並結合表演藝術團體,來策劃最優質的表演節目。第四,我們將推動高雄影視產業多角化,帶動周邊創意產業,逐步登上國際舞台。
呼應文藝獎主題「堅持」,陳菊並感性的說,就是因為看到許多藝文人士持續不斷地耕耘高雄這塊美麗的土地,多年來始終如一,使她堅定相信「一個偉大的城市,一定要以藝文作為根基」的信念。她並以7位得獎者在各領域不凡的表現指出,當她看到打破語言藩籬,至今仍寫作不絕的錦連先生;長年關懷農村,為傳承鄉土文化無私奉獻的鍾鐵民老師;在藝術教育、創作及評論方面,有多重成就的陳水財老師;從影超過半世紀,持續籌拍以高雄為電影場景的郭南宏導演;不計成本,堅持台灣本土完成,並將東方瓷器的推上國際舞台的沈亨榮先生;創立台灣唯一一家豎琴專業製造工廠,推動豎琴教育數十載的李武男老師;培育芭蕾舞者超過三十年,演出走訪全台的張秀如老師,深深地為他們共同的特點「堅持信念,超越自我」所感動,而這種「在有限生命中創造無限價值」的精神,就是高雄的城市價值。
陳菊強調,高雄要告別過去重工業城市所留下的污染,就必須找尋南方的新契機、南方的新出路。南方是代表台灣本土文化的重要所在,去年舉辦的世界運動會,高雄成功地將台灣的常民文化-電音三太子、布袋戲、藝陣等元素帶到世界舞台上,已充份透過人民最底層、最豐沛的生命力,展現南台灣前所未有的創意能量,並讓全台灣、甚至全世界驚艷。因此,她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合作,高雄一定會更好!
文章來源: NOWnews
- Oct 19 Wed 2011 20:24
2010歌仔戲風華再現 1121來大興宮廟口戲歌仔,廟會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邵鈺敏】
為促進國內傳統戲曲發展,提升廟口歌仔戲演出品質,國光歌劇團主動規畫「歌仔戲風華再現」歌仔戲結合廟會慶典演出活動,於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晚間7時,在台中市南屯區東興路與永春東路口(大興宮)舉行歌仔戲公演。
「歌仔戲風華再現」由在地團隊台中市國光歌劇團呂忠明團長率領全體團員演出,將帶給觀眾一場傳統藝術饗宴。劇團為了讓觀眾感受和以往不同的視覺效果,利用燈光特效帶您進入精彩刺激的空中飛人與人蟒交戰畫面,引領觀眾更進一步了解歌仔戲已經不再是老掉牙的演出方式了,戲劇場場緊湊,絕無冷場,歌藝超群,唱工精緻。
國光歌劇團將傾力演出,加上音樂設計東方之翼樂團姬禹丞團長的帶領,精心編製,以傳統曲調作為基礎,在聽覺效果上讓觀眾聽到最優美柔順之韻,帶給民眾一場視覺、聽覺及娛樂效果十足的傳統文化藝術饗宴。(圖/國光歌劇團提供)
文章來源: 大台灣
- Oct 19 Wed 2011 20:23
2010柏林青年設計師展 台灣新秀展創意,廟會
邁入第八屆的「柏林青年設計師展」(Designmai Youngster,DMY)9日起在柏林盛大開展,台灣方面今年共有25位台灣設計新秀及35件作品參展,在國際舞台上呈現台灣精彩的創意!
「柏林青年設計師展」是德國柏林國際設計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共有來自維也納、比利時、英國及瑞士等30個國家400位青年設計師齊集柏林,展現最新設計。
台灣今年是第三度參加,共有彤繡工坊、ㄈㄤˋ設計、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系及鬧台妄想教室4個團隊參加,作品特色聚焦在台灣生活體驗,包括了運用原住民傳統織布工藝,結合現代工業設計手法,傳達出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巧妙轉換;也有透過多媒體,結合台灣廟會節慶氛圍,展現台灣文化新魅力。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設計推廣組組長楊玉婷說:『(原音)我們在那邊展覽的主題是「Fun Taiwan! New Design」,就是玩樂台灣!設計嚐鮮!比較強調是台灣比較獨特的人文趣味、文化節慶和生活體驗的東西,徵選出去的產品大部分是符合這3個要件。』
由於台灣明年也將舉辦台北世界設計大會,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也特別在展場中,以親切又蘊涵人文科技等具台灣特色的宣傳影片,吸引各國與會人士關注這場全球設計史上最重要的設計嘉年華會。
文章來源: 央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