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汪宜儒/台北報導】



透過《快樂不用學》的演出,賴聲川想討論「快樂是什麼」,在他的觀念裡:「快樂應該是種內在狀態,是不斷延續的,並非外在事物給予的刺激。吃了好吃的麵、去了好玩的地方,那一下就消逝的,是快感、享樂,不是快樂。」

賴聲川近年除了忙於表演工作坊的演出,策劃包括聽奧、台北燈會等大型活動,修習佛理的他,也翻譯不少哲學或宗教相關書籍,像《僧侶與哲學家》、《証悟的勇氣》、《快樂學》等。

二○○七年時他翻譯作家好友馬修˙李嘉德的書《快樂學》,書中談到腦神經科學家的實驗結果:「快樂是可以學習的技巧。」

因此,在《快樂不用學》裡,賴聲川將女主角設定成教授快樂學的老師,也暗示現代人需要快樂的渴求,乃至於它成為學校的學科。劇中,女主角多次在上課提及「快樂首先要面對自己」、「快樂是有選擇的,你可以去選擇利己或是利人」等概念都出自這本書。

不過,賴聲川也在劇名上動了手腳,他說:「書名叫《快樂學》,現在坊間也還真有人推出這樣的課程。但我們劇名偏叫《快樂不用學》,是有點反叛啊。」

他認為,「快樂的狀態就像花朵綻放,是由內而外的、感受到與萬物萬事相容的和平,而這種狀態是不會消逝的。」

文章來源: 中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活動產業動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