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過用手指頭跳舞嗎?在英國有一對舞蹈搭檔,發明出一種兩人雙手隨著音樂節奏,在桌上舞動跟比劃的表演方式,而這個另類手舞的片段,放上網路後,不到100天就吸引了百萬點閱人次,相當受到歡迎。
兩個人的雙手擺放在桌子上,靠著絕佳默契敲打舞動,變化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節奏。
來自倫敦的蘇珊和彼得,兩人從小就是跳舞的舞伴,常常在上台表演之前,用手指頭取代腳快速複習舞步,因此有了手舞的點子,而這段另類舞蹈影片,放上網路短短1個半月,就有上百萬人次點閱。
兩人憑靠絕佳默契,跟從小就練習手舞的基礎,花了2個禮拜的時間,就完成這段一氣呵成2分多鐘的表演。
可別以為手舞只有快節奏而已,蘇珊和彼得還能用4隻手模擬夫妻吵架的畫面。短短一瞬間,雙手得拍上好幾十下,弄傷手指成了家常便飯,蘇珊就說最近才又在練習的時候,弄傷了手指頭,也只好提醒自己要更小心。
誰說舞蹈一定要用腳跳,用雙手表演的手舞,一樣很有看頭。
文章來源: TVBS
目前分類:產業新聞 (1095)
- May 01 Tue 2012 09:35
另類舞蹈 手指跳舞節奏感十足
- May 01 Tue 2012 09:35
古鋼琴家陳錚儀 重現巴洛克樂曲
【黃姿銜 林敬祐 台北】
巴洛克時期的古樂器,例如古鋼琴、大鍵琴、使用羊腸弦製作的提琴等,台灣相當少見,這個月20日,國家音樂廳將有一場演奏會,特別邀請客籍西班牙皇家音樂學院教授陳錚儀,回國參與演出,讓喜愛古典音樂的聽眾能夠聆聽到,以古鋼琴原音呈現巴洛克時期,交響曲之父海頓的音樂作品。
現場每個人專注視譜的神情,有的人手指飛快的來回撥絃,有的人拿著弓弦,熟練地拉出優美的旋律,而她,客籍音樂才女陳錚儀,正全神貫注地彈奏著這次演奏會的主角樂器古鋼琴。
古鋼琴演奏家 陳錚儀:「因為海頓他生活那個時候,沒有我們現在認識的鋼琴的普通鋼琴,所以用這個古鋼琴會表現得出來,比較接近或比較靠近,他(海頓)那時候想的音樂。」
古鋼琴是19世紀巴洛克時期的鋼琴前身,為了展現出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文化大學特別邀請到台灣客籍西班牙古鋼琴演奏家陳錚儀回台,共同表演一場以古鋼琴為主的音樂盛宴。
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陳藍谷:「就是它(古鋼琴)在彈奏的時候呢,那種聲音的變化非常地大,因為它高音部、中音部,跟低音部的聲音差別很多,第二個呢,它的那個琴鍵反應非常迅速,所以它那個可以彈奏的速度,非常非常地快。」
古鋼琴師的奇妙旅程音樂會,是台灣第一次以古鋼琴,原音呈現巴洛克時期海頓、莫札特等古典音樂作品,20日晚間7點半在國家音樂廳,客籍音樂才女陳錚儀與文化大學音樂系學員,將帶領喜好音樂的聽眾,進入巴洛克時期的奇幻音樂旅程。
文章來源: 客家電視
- May 01 Tue 2012 09:35
古鋼琴家陳錚儀 展現古典樂之美
【黃姿銜 林敬祐 台北】
喜歡聽鋼琴演奏的朋友,對古鋼琴的了解不知道有多少,這個月20日國家音樂廳,將有一場名為「古鋼琴師的奇妙旅程」的演奏會,特別邀請客籍西班牙古鋼琴演奏家陳錚儀,回國參與演出,讓喜愛古典音樂的聽眾,能夠聆聽到以古鋼琴原音呈現巴洛克時期,交響曲之父海頓的音樂作品。
現場每個人專注視譜的神情,有的人手指飛快的來回撥絃,有的人拿著弓弦,熟練地拉出優美的旋律,而她,客籍音樂才女陳錚儀,正全神貫注地彈奏著這次演奏會的主角樂器古鋼琴。
古鋼琴演奏家 陳錚儀:「因為海頓他生活那個時候,沒有我們現在認識的鋼琴的普通鋼琴,所以用這個古鋼琴會表現得出來,比較接近或比較靠近,他(海頓)那時候想的音樂。」
古鋼琴是19世紀巴洛克時期的鋼琴前身,為了展現出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文化大學特別邀請到台灣客籍西班牙古鋼琴演奏家陳錚儀回台,共同表演一場以古鋼琴為主的音樂盛宴。
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陳藍谷:「就是它(古鋼琴)在彈奏的時候呢,那種聲音的變化非常地大,因為它高音部、中音部,跟低音部的聲音差別很多,第二個呢,它的那個琴鍵反應非常迅速,所以它那個可以彈奏的速度,非常非常地快。」
古鋼琴師的奇妙旅程音樂會,是台灣第一次以古鋼琴,原音呈現巴洛克時期海頓、莫札特等古典音樂作品,20日晚間7點半在國家音樂廳,客籍音樂才女陳錚儀與文化大學音樂系學員,將帶領喜好音樂的聽眾,進入巴洛克時期的奇幻音樂旅程。
文章來源: 客家電視
- May 01 Tue 2012 09:35
古文化中找新意 在當代館發現印度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台北當代藝術館22日推出「發現印度特展」。以批判性作品引領觀眾感受不一樣的古老印度風情,融合當代創新思維,以藝術呈現印度社會真實情境及討論權利、性別議題。
「發現印度特展」由參展的28位國際藝術家聯手展現當代藝術中的「印度之道」。策展人林瑀希表示,展覽呈現印度的當代藝術,以及音樂、宗教、文學和寶萊塢電影等多元面向。她說,大多作品看似新穎的概念,其中技法是源自於印度古老文化,舊裡談新的、新裡談舊,讓觀眾反思,有些東西不是你原本認知那樣。
不少作品都具強烈的反思意象,例如印度藝術家伊拉那的作品「死亡的笑容」,藉由10幾位裸體人像群聚蹲坐,頭部卻被黑布包裹,傳達群眾在社會教條下,往往只能盲從,無法看清自己。
討論性別議題的「精液織補者」,是來自印度的珊.希文的作品,以赤裸陽剛的男性胴體入鏡,藉著穿新娘禮服,白紗綿延在陸地與河床間。林瑀希說明,此作以身體表演結合象徵性媒材,暗示第三性的存在,提出性別認同的主張。
希瑪.烏帕迪耶則透過千隻蟑螂爬行於牆壁的裝置藝術「小強與大強」,質疑人類生存的狀態;清藤.烏帕迪耶的「造物主」,以複製人的概念,利用嬰兒頭像所創作的3座大型雕塑,強烈諷刺後現代資本主義,意念相當鮮明。
林瑀希表示,參展作品年代都是在於1950年至1980年間,是印度正面臨政治變遷,文化改革的時代,觀者可以從作品呈現的角度去發掘歷史的蹤跡,也能進一步認識印度當代文化、社會的輪廓。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 Apr 30 Mon 2012 09:43
古惑仔黑桃 汽油彈襲夜店大亨宅,廟會
〔自由時報記者黃建華/高雄報導〕恐怖古惑仔「黑桃」A!
引進金絲貓洋妞秀的夜店大亨、「瘋馬」俱樂部董座李俊德,其住所日前遭一口氣連擲4枚汽油彈火攻,雖逃過一劫,但震驚黑白兩道,懷疑動機不單純,警方昨緝捕綽號「五甲黑桃」的殷室平(23歲),他稱僅因不滿同行小弟的機車遭擦撞,遂跟蹤李妻的休旅車後,至住家丟汽油彈報復;其絲毫不顧可怕後果,警方直呼「真是恐怖的古惑仔!」
殷嫌落網後向警方表示「知道錯了!」殷嫌讀國中時就在五甲地區熱中廟會活動,綽號「黑桃」的他,在後腦勺雕出一個撲克牌「黑桃」標記,性格叛逆,迅速在高縣新生代古惑仔中闖出知名度。
今年9月初,高雄地檢署檢察官謝肇晶指揮大批警調人員搜索高雄知名夜店「巨星」、「瘋馬」,帶回50多名洋妞,董座李俊德(42歲)被控涉嫌違反就業服務法,從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引進年輕漂亮美眉來台,扣留護照集中管理、監控,訊後獲15萬元交保。
上月10日清晨6點,李俊德位於新興區的寓所竟遭擲4枚汽油彈,分別丟到2樓陽台、1樓車庫,驚醒李某全家,警消人員說「幸虧歹徒以衛生紙充當引信,丟到空中就熄火,才未釀成大禍。」
因李某背景複雜,警方專案小組一度懷疑與商場恩怨有關,一名曾犯下槍擊案的大哥還被列為疑犯蒐證,經調閱案發附近監視器影像循線查出係「黑桃」殷室平所犯,幹員到恆春逮捕。
警方原以為殷嫌幕後有大哥教唆,未料「黑桃」一副老大模樣說,案發前一晚與綽號「高腳宏」的小弟,分別騎機車行經中華、同盟路口,「高腳宏」的機車遭1輛轎車擦撞倒地,他火大暗中尾隨對方得知住處後,次日天亮就帶4瓶汽油彈前往報復,他說「根本不知對方是『瘋馬』的老闆」。
文章來源: 自由
- Apr 30 Mon 2012 09:43
古希臘人體之美 大英博物館珍藏展
中國時報【本報訊】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時間/即日起至2011年2月7日,周一至周日9:00-17:00(全年無休)
尺度開放的性愛圖像在古希臘藝術中相當常見,包括日常用品在內的各類器物都可見到。裸體常被呈現在與性愛相關的情境中,雖然目的並不一定是刺激慾望。某些裸體圖像與生育儀式有關,某些用來表達對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崇敬,某些則作為驅凶避邪的護身符。生動逼真的肉慾情景多見於陶杯及其他各類古代酒宴用器皿,反映當時的宴飲實況。
古希臘酒宴上,為了讓賓客盡歡,主人往往會找來舞者和樂師表演,甚至會視賓客的性需求,找來娼妓或少年男子作陪,而「杯子」本身就可能帶有情色意味。這件陶杯是依女子胸部外形作成,底部狀似乳頭,男性持拿在手中,容易引發遐想。杯體兩側繪有人的雙眼與鼻,看似常人,其中色彩鮮明的眼睛被認為具有阻擋惡運的功用。兩側把手下方另飾有葡萄藤蔓圖案。這款式的杯子促使賓客儘快喝完,才可能把杯子平放在桌上。
文章來源: 中時
- Apr 30 Mon 2012 09:43
古典音樂饗宴 許珊綺鋼琴獨奏會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范綱武】
文建會第四屆音樂人才庫鋼琴受培訓員許珊綺,將於2010年10月16日(六)19:30在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霧峰演奏廳、10月23日(六)19:30在東吳松怡廳舉辦《許珊綺鋼琴獨奏會》,兩場演出均為免費索票入場。
許珊綺是本屆音樂人才庫鋼琴組年紀最小的受培訓員,目前就讀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音樂班一年級,師事魏樂富教授;她從小就展露優異的音樂才華,曾經多次參加全國性的比賽,都充分展現出她在演奏上的天賦,榮獲許多獎項,例如獲得94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第一名及第十一屆國際台北少年蕭邦鋼琴大賽特別獎等。
在這場音樂會當中,許珊綺安排了一系列經典鋼琴曲目,有布索尼改編巴哈第二號小提琴無伴奏組曲中最後一首的「夏康舞曲」,透過鋼琴廣大的音域將原有隱含於夏康舞曲中的精神顯露出來;布拉姆斯晚期的作品「六首鋼琴小品Op.118」,此曲不同於早期作品的澎湃激昂,取而代之的是寧靜內斂的風格;下半場則安排鋼琴詩人蕭邦的作品來紀念他兩百週年冥誕,包括兩首「敘事曲」及兩首「詼諧曲」,希望藉由不同曲目的呈現帶給觀眾不同的聽覺感受,誠摯邀請所有愛好音樂的朋友一同來欣賞。
10/16霧峰演奏廳場次,請於音樂會當天開演前一小時起至國臺交演奏廳售票口索票;10/23東吳松怡廳場次,於兩週前於東吳大學表演藝術中心辦公室開放索票。
另外,原訂10月17日於東吳松怡廳舉辦的《李昀陽鋼琴獨奏會》,由於演出者個人行程安排因素,改為11月2日(二)晚間7點30分於原地點舉辦,已索票民眾可憑原入場券進場,造成不便,請予見諒!(圖/國台交提供)
文章來源: 大台灣
- Apr 30 Mon 2012 09:43
受父母影響 盧佳君努力推廣音樂藝術活動
新頭殼newtalk 2010.12.13 公民記者 娜娜/台北報導
成功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勤付出。盧佳君的母親陳郁秀是國內知名鋼琴演奏家,盧佳君從小學琴受到母親的魔鬼訓練,她笑稱是「艋舺式」的訓練,只要一個音符彈錯,母親即衝進來罵;而嚴格式教育仍不消減她喜愛音樂的程度,也造就她極佳的音樂性。
盧佳君於新頭殼「幸福報報─女人來開講」節目中道出她學琴的過程。此外,父親盧修一對她美學教育的養成,也影響她日後的成長。盧佳君說,父親認為美學要從生活中做起,像是她寫給父親的生日賀卡時,不能簡單地寫一句「祝您生日快樂」,而是要寫一首押韻詩來表達祝賀之意。
盧佳君進一步說明如何把母親對鋼琴的喜愛及父親的美學教育應用在教學上。她時常鼓勵學生把握大師表演機會,一有演出即去聆聽,一有比賽即報名參加,她也與學生作朋友,與學生討論音樂。
承接父母所創立的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後,盧佳君開始推廣父親的理念─「音樂與藝術的美好,是要讓每個人都看見」。她表示,有一次到台北縣為小朋友演奏,卻有小朋友對她說,沒看過小提琴,也沒有去過演奏會,她赫然發現一橋之隔,差距如此之大;在台北市,隨處可見演奏會,而其他縣市未必如此。也因此,她持續不斷推廣音樂、藝術及文化相關活動及出版,讓每個人都聽見音樂與看見藝術的美好。
受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的邀請,盧佳君和胞姊將與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於12月14日假國家音樂廳演出。
[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203.69.66.115/news_read.php?oid=10558]
文章來源: 新頭殼
- Apr 30 Mon 2012 09:42
反毒電影「選擇題」首映,電音三太子
反毒宣導電影「選擇題」昨(十)日上午在基隆市秀泰電影院舉行首映會,擔任反毒代言人的市長張通榮、議長黃景泰等人都到場與參與首映的高中生們熱鬧互動,張通榮市長除感謝世界和平會用心製作這部影片,也呼籲年輕學子們千萬要遠離毒品危害。
反毒宣導電影「選擇題」這一部紀錄片,是由新銳導演「鍾貴銘」帶領辛苦的製作團隊,利用有限的經費之下,在四個月內完成拍攝,主要是記錄了「LIVEMACHINE」機動現場樂團、嘉義朴子電音三太子與新莊高中熱舞社」三個不同調性的團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生活環境、背景也大不同,但是他們對於自己所追求的興趣、卻是一樣的專一與投入。
張通榮市長致詞時指出,青少年時期是心智發展尚未成熟的階段,非常容易因為一時好奇心或同儕的呼朋引伴,走上錯誤的路,因此基隆市府與世界和平會這幾年來攜手合作,拍攝與製作了許多宣導動畫與電影,包含了兒少性交易防治、兒童保護與青少年反毒。尤其是反毒系列,今年已經進入的第四年,世界和平會希望這部反毒宣導紀錄片「選擇題」,能夠再一次的進入全國國、高中與大專校園,甚至國小,再一次讓年輕人感動。
「選擇題」也邀請張通榮市長、黃景泰議長與基隆地檢署檢察長涂達人擔任代言人,分別扮演了嘻哈一族、ROCKER與跆拳道高手,在紀錄片的最後,下了非常重要ENDING,也為年輕人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示範。
文章來源: 台灣新生報
- Apr 29 Sun 2012 10:21
反思批判雙年展 台北雙年展登場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顏雅雯報導】2010年台北雙年展今晚(7日)開幕,展場運用大廳平面、迴廊等空間,類型則涵跨裝置、錄像、表演、觀念、空間規劃、行為等事件,形式極為多元。特別的是,今年沒有確切展名,而是透過改變展演方式,反思「雙年展」本身的意義。
台北雙年展是台灣最重要的國際當代藝展,本屆策展人林宏璋特別表示,今年展演方式是要讓大家更清楚認識雙年展,打破觀眾所熟悉既定的展演方式,進行挑戰與顛覆,也將原本藝術與生活的關係重新調整。
展覽中有著和過去「機制批判」的精神,許多藝術家的作品中都可看到他們以不同方式呈現生活中種種的反思,本土藝術家石晉華的作品「台北的X棵樹」,就是面對台北市花博的回應,作品裡傳達出:因台北市花博所產生的生態破壞。
另外,今年參展的在地藝術家也比以往更多,談論的主題也更加與台灣的生活相連結,使雙年展與在地更親近,無形中也透過此展覽讓國際中看見台灣。
今年雙年展由伊朗籍的提爾達‧佐赫德以及台灣的林宏璋共同策劃,共24組參展藝術家、38件作品,其中20件為委託創作的新作品,類型多元。
除了裝插於美術館建築頂端,英國藝術家克里斯‧伊文斯(Chris Evans)的裝置作品《家庭娛樂》,還包含藝術家白雙全的流動作品《回家計畫》;邵樂人每週日下午於美術館開課招生的《騷沙舞課》;不定期頻繁演出,由麥可‧波特諾伊(Michaul Portnoy)發想的《台北女性實驗喜劇俱樂部》等。
另有10場由「河床劇團」以中文演出國外藝術演講論文的《演講劇場》、49部影片放映的《藝術家影院》等特別規畫,活動洽詢請參閱2010台北雙年展活動網站。
完整影音請見http://www.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6528
文章來源: 台灣醒報
- Apr 29 Sun 2012 10:21
參與經營新典範 台東文旅配合行銷史前館
「參與經營新典範 台東文旅配合行銷史前館」(張南雄報導)
曾經被指稱為蚊子館的史前館學術活動中心,今年初順利完成OT委託經營,搖身一變成為「台東文旅休閒行館」,這也是國內第一座附屬於博物館內的住宿設施,不同於一般的飯店旅館,史前館期望台東文旅休閒行館的營運,不僅可提供參與博物館各項活動的民眾和學者更完善的服務,也能夠對未來的宣傳行銷有所助益,史前館曾聖元副館長強調,休閒行館除了打造優質住宿品質、也會要求納入人文關懷與地方特色的多元風格,成為史前館力量的延伸。
史前館曾聖元副館長進一步指出,史前館在開館前,就由行政院指示史前館朝公辦民營方向進行營運,因此從90年起開始規劃全館包含展示廳、餐廳、賣店、學術活動中心等對外公共服務部分委外方向進行營運,但卻一直都沒有廠商投標,導致史前館學術活動中心長期閒置,因而遭到外界批評為蚊子館,這次能夠順利委託民間參與經營,引進民間經營管理的彈性與活力的效益,期望可以達到博物館、民間廠商雙贏的目標。
台東文旅休閒行館規劃有旅遊諮詢及服務中心的櫃檯大廳,精緻的優質客房39間,並規劃悠閒舒適的Cafe Lounge空間以及提供豐美的餐點。台東文旅休閒行館營運總監指出,未來將逐步規劃展演空間,提供在地原民藝文表演,讓旅客能近距離的深度體驗原住民多樣的文化及精湛的手工藝作品。
台東文旅休閒行館營運總監指出,在營運管理上除了拓展原住宿設施功能外,也會善用公司本身所具備的餐旅、設計、建築、文創、行銷宣傳等背景的專業人才,融合文化創意、觀光休閒、生活美學概念,以創造多元文化價值、並融入慢活、樂活的概念,配合宣傳行銷台東與史前館。
文章來源: 中廣
- Apr 29 Sun 2012 10:21
參與公共論壇 遊民分享甘苦,廟會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買不起、租不起」文化批判論壇17日在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舉辦,遊民們一起參與,分享生活遭遇與面臨到的人權議題。
遊民追影表示,遊民不為人知的事情很多,除非一般民眾設身處地去理解,才了解遊民的苦處。
公共論壇遊民發聲
追影做過的工作很多,包括舉牌、廟會出陣頭、臨時工,這些基層勞動會讓體力透支,而且在外包仲介的層層剝削下,接受的工資非常少。追影說,外面很多無牌照的人力公司提供臨時工作,正常一般人作工大概一天1千6百,像他們遊民做工,公司表面上說給1千元,但實際拿到只有7百元,還推託說減少的錢要報稅金,並且威脅不接受低薪資,就不提供工作,受傷的時候還要自己就醫,沒有任何保障。
追影舉例,廟會出陣頭是1千元,但經過層層抽成,只剩下3百。遊民都想要工作,但是薪資及工作環境上有著極大的差別待遇及歧視,追影親身經歷這種不公平的現象,他認為「工資與體力透支不成比例」,所以走出來為遊民發聲。
另一位遊民阿春透過自己拍攝的照片,與大家分享生活處境。阿春看到公園的座椅設計,覺得很難過。以前座椅不會這樣,她覺得「坐也坐不舒適,躺也躺不舒服」,公園座椅設計不妥當,因為平坦的椅子,多加上鐵纜分隔,導致無法臥躺,不是為民眾方便,而是為防止遊民而設計,她就拍下來分享給朋友看,
阿春把家當放在公園裡面,像是無殼蝸牛。她說:「這就是甘苦人。」都無地方可以住,要租也租不起,只好公園、路邊及涼亭四處睡,但會被到處驅趕,像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關注遊民議題的當代漂泊成員郭盈靖表示,家當對遊民來說,是很重要的東西,放在街道上,一般人會覺得是垃圾,隨時想將之清理,但是棉被與睡袋是遊民重要保暖工具,推車上一層一層的,裡面包括衣服、工作鞋。阿春說,每天到哪裡,就要拎著家當到哪裡,不然會被當成垃圾丟掉,晚上會凍死在街頭。
社會空間的歧視
當代漂泊成員郭盈靖在一家街友中心做社工,她說,里長跟警察單位前陣子在外面增設了一台監視器,正對著機構門口。
郭盈靖提到,長期以來,街友機構在社區被排除得很嚴重,社區將機構當成犯罪地方,社區理由是,機構設在這邊,會造成附近國小的危險,但實際上國小離機構兩條街遠。
郭盈靖表示,任何人有犯罪事實,都是以個案處理,而非排除一個機構。社區民眾認為公園不能清掃乾淨,理由是遊民會越聚愈多;郭盈靖說,這種恐懼與排除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
近來媒體新聞報導,遊民會污染台灣鐵路管理局即將新造5星級廁所。台灣鐵路管理局因市民對公廁的滿意度相當低,認為廁所太老舊、髒亂,打算用3千萬打造5星級廁所。
針對這起新聞事件,當代漂泊成員郭盈靖表示,台鐵只重視硬體上的五星級,台北宣稱是一個進步的城市,真正的進步應該是公共空間包容各種不同族群,無論是遊民還是移工。
郭盈靖質疑,台鐵鎖定的使用群是富人嗎?如果一個人穿得破破爛爛,不是西裝筆挺,會不會不能上廁所?郭盈靖認為,台鐵的空間設計,必須依使用人的需求,有不同的空間配置,政府必須正視公共空間必然有遊民存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論壇結束後,遊民一同相邀,去凱達格蘭大道聲援農地遭強制徵收的農民,相挺其他遭迫遷的台灣人民。
阿春在拿出相機拍攝論壇現場,她透過攝影紀錄生活中的大小事。(圖文/李宜霖)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 Apr 29 Sun 2012 10:21
原音嘹亮 文化季展現中市原住民活力
台中市都會區有七千多位原住民,雖然人口數不多,卻活力十足。市府本週末(24號)在干城公園,舉辦原住民文化季活動,除了有嘹亮的原住民歌聲,透過動靜態活動,凸顯原住民獨特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寇世菁報導)
由台中市原住民布農族邁阿尚發展協會舉辦的2010台中市原住民文化季,以原音嘹亮‧原in大台中為主題,定24號在干城公園舉行,市府先舉辦暖身活動,邀請原住民小朋友到市府表演歌舞。副市長蕭家旗現學現賣,大秀原住民問候語,他表示,原住民的文化珍貴特別,原住民可愛熱情,尤其是獨特的圖騰藝術、充滿熱情能量的舞蹈,以及長久以來的傳統風俗,都為文化城市增添迷人魅力,是台中市多元族群中最重要的一環,歡迎市民們共襄盛舉。
民政處長王秋冬指出,這場大型原住民歡樂慶典活動,共分8大主軸,包括:都會區原老楷模表揚、布農勇士報戰功、排灣傳統婚禮祭儀、原民星光熱力四射、原住民傳統競技交流、原住民傳統工藝品展示、傳藝示範及原住民族物產展售、政府各項政令宣導等。週末活動現場除展出原住民傳統藝品和原鄉風味美食品嚐,還邀請歌手王宏恩、原住民天團北原山貓、林文pub樂團等知名原住民歌手共襄盛舉,歡迎大家一起體驗豐富的原住民傳統文化。
文章來源: 中廣
- Apr 29 Sun 2012 10:20
原音到韓國 弱勢不孤單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今年是世界展望會成立60週年,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兒童合唱團的成員將到總會所在地韓國,參加國際兒童音樂節,並且在韓國「世界公民學校」的開幕典禮上獻唱。
台灣世界展望會資源發展處處長郭秀齡說,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兒童合唱團成員,幾乎都是來自弱勢家庭的原住民孩子。
孩子們深具歌唱天份,有人小小年紀已經開始學習聲樂。這次趁著60週年慶祝活動,合唱團將有25位團員到韓國演出,也將觀摩來自世界各地的兒童合唱團表演。
這次出國演唱的原住民孩子來自鄒族、泰雅、阿美、排灣,年齡在國小三到五年級之間,這是他們第一次出國表演,大家都很緊張。世展會也安排合唱團為韓國的弱勢孩子獻唱,讓不同國家的小朋友都能感受關懷。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 Apr 28 Sat 2012 09:23
原音傳唱 部落文化舞動中
台東市馬卡巴嗨系列活動之一的「原音傳唱部落舞動」表演,從上週六起到7月23號為止,每天下午5點起到晚上10點在舊火車站的新生公園啟動,臺東市長陳建閣誠摯歡迎民眾及遊客能踴躍前往體驗不同族群的文化洗禮。
台東市公所表示,每天都以原住民不同族群為主題內容,分別有-原音之夜、Amis之夜、卑南花環之夜、魯凱百合之夜、排灣琉璃珠之夜、原民電音之夜、Haiyan舞動之夜等,在現場還有知名的原住民表演團體和民眾互動,此外,周邊還有一元競標樂,工藝DIY及馬卡巴嗨紀念商品展售等,都是認識和體驗原住民文化最好的一個機會。
(2010/7/20 下午 02:53:36 胡美足)
文章來源: 教育廣播
- Apr 28 Sat 2012 09:23
原民音樂祭登場 邀您歌舞同樂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好山好水,好無聊」,夜間缺乏觀光活動,縣府昨起至11月27日每逢週六晚上,推出「原住民歌舞音樂祭」,在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舉行,包括原住民歌謠獨唱、對唱、二重唱、傳統樂舞、歌舞劇等演出全部免費。
全部免費觀賞
縣府秘書長賴興雄說,音樂祭活動希望讓參加民眾,了解花蓮特色,花蓮有阿美、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布農、賽德克等6個原住民族群,整個音樂季當中把原住民各族美麗的歌唱及舞蹈、音樂,推向各國及台灣的觀光客。
花蓮縣府原住民行政處長曾玉霞說,縣府93年起輔導部落原住民文化藝術團體,採集部落傳統歌謠及舞蹈,並訓練舞者排練演出,也鼓勵部落以「歌舞劇」方式呈現;應邀演出的隊伍,都是花蓮縣知名的原住民表演藝術團隊,從昨天起至11月27日的週六晚上6時30分登場,總計6場次,每場有1到2個團隊演出。
還有5場演出
首場演出昨晚由原住民文化管樂舞團隊表演「迎賓舞」、「阿美仙鳳」、「山與海」等,也邀請在場觀眾跳舞同樂。
接下來的場次包括本月23日秀林鄉公所藝術團、花蓮市公所樂舞團隊的「豐收祭」、「部落風情」;30日原創舞蹈團「創作歌舞劇」、「活力歌舞」。11月6日花蓮高工及海星高中原住民舞蹈團演出「年舞拈舞:南勢阿美捕魚祭」、「勤快的婦女」、「迎賓舞」、「婚禮的祝福」、「美麗的家鄉」;20日吉安國中太魯閣舞蹈團、月眉國小193舞團「編織色彩編織夢」、「鼓舞、蛻變、夏舞風情」;27日壓軸為原鄉舞蹈團、阿法隆舞蹈團演出「部落山海情」、「兩兄弟」。
文章來源: 自由
- Apr 28 Sat 2012 09:23
原民聯合豐年節 各族樂舞展現
【Sungtok/島秀】
一連三天的原住民聯合豐年節,第二天的表演活動中,各族群以歌舞方式來呈現不同傳統文化的特色。
花蓮聯合豐年節17號舉行了第二天的活動表演,活動開場,邀請了卓溪鄉布農八部合音歌謠班演唱飲酒歌、報戰功及祈禱小米豐收歌,緊接著由秀林鄉三棧國小演出太魯閣族獵焰傳奇的歌舞表演。
活動聚集了花蓮縣各族群一同展現傳統樂舞,以達到傳承的目的,吉安國中在永安部落頭目的指導下,將阿美族的捕魚祭,以歌舞方式來呈現。
原住民聯合豐年節第二天的活動,最後在東昌部落團隊領跳的大會舞中,大家手牽著手,腳踏著整齊的步伐,共同將不同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情繫在一起。
文章來源: 原視
- Apr 28 Sat 2012 09:23
原民會走 出來的路原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
由行政院原民會及國立東華大學共同舉辦的《走 出來的路-98年度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展覽》即日起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雕塑大廳展出,這次參展的50位藝術家中,共有5位連續兩年獲選,有11位是來自八八災區的優秀藝術工作者。原民會表示,未來將會積極把原住民的文化藝術推向國際。
行政院原民會教育文化處長阿浪.滿拉旺表示,這次是由財政部提供公益彩券回饋基金,讓原民會來辦理原住民藝術家駐村促進部落在地就業計畫。而參展的50位藝術家中,有5位連續兩年獲選,有11位是來自八八災區的優秀藝術工作者。他表示,原民會相當重視原住民的文化藝術發展,未來也將積極將原住民的文化藝術推向國際。計畫主持人東華大學潘小雪院長表示,這次展出將在地就業提升到文化藝術的層次,使原住民藝術工作者的文化探索創造了藝術產值,現在原住民藝術工作者已具有當代藝術家的價值,他們不僅反思批判整體人類的生活現象,也透過藝術創作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這項《走出 來的路-98年度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展覽》包含了「走出來」(藝術上的創新超越)及「來的路」(回顧傳承之路)兩層意涵,展出了50位原住民當代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成果,呈現了藝術類、表演類及文創類三大類項。從即日起到10月24號在高雄市立美術館301-304展覽室展出,歡迎前往參觀。
(2010/10/4 下午 03:25:35 洪慧瑜)
文章來源: 教育廣播
- Apr 28 Sat 2012 09:22
原民團體表演 邀觀眾感受原生力量
【台灣醒報記者黃杏雅報導】穿戴原住民傳統服飾的舞者,以豐富的肢體語言,道出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時而溫柔時而強烈的舞蹈動作,讓旁人深刻的感受到女主角情緒變化。台北愛樂再度與原住民藝術團體合作,將於6月27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山之歌海之舞》。
表演上半場除傳統音樂外,還加入現代編曲的新元素;下半場則以舞蹈音樂劇的方式演出。總監杜黑表示,這次表演突顯台灣特色,希望將原住民文化向世界推廣。這次演出集合原住民歌唱與舞蹈表演團體,杜黑表示,期待不同團隊進行交流後,擦出不一樣的火花。他特別指出,表演中的原住民音樂和現代音樂融合,跳脫傳統框架,也讓整個演出更加多元化。
上半場演出由排灣族音樂家悟朗指揮,那魯灣合唱團與台北愛樂合唱團共同演唱,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伴奏,演出曲目包括改編自布蘭詩歌之選曲「啊!命運」、原民古謠「墾荒之歌-阿美族古謠」、打破國界的「布農族與非洲安哥拉的對話」等,呈現更豐富、深厚的原住民音樂。
下半場演出以排灣族舞劇為主軸,以舞蹈方式描述一個排灣族少女與神話人物相戀後,譜出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蒂摩爾古薪舞集藝術總監廖怡馨指出,這齣舞劇跳脫傳統模式,運用現代肢體語彙,呈現多元的演出內容,讓原住民文化與世界接軌。她也特別表示,非常感謝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讓山上的孩子從泥土地,一舉躍上國家音樂廳進行演出,期望這次的表演,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台灣原生的力量。
文章來源: 台灣醒報
- Apr 27 Fri 2012 09:04
原夢系列: 胡德夫:原住民族高度在世界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日前在政大藝文中心由政大舉辦一場「山林的呼喚」演唱會,包括政大校長吳思華以及1百多位政大老師、1千多位學生,都在晚間6點準時入場,眾人引頸期盼,為的是聆聽原住民音樂人胡德夫、雲力思、林廣財的歌聲。
排灣族的林廣財用略帶沙啞的嗓音唱一首《奈何》,排灣族語的演唱不會成為隔閡,歌聲裡訴說的相思和戀愛的苦澀,深深打動在場所有人的心。泰雅族的雲力思清唱《來自雪壩的聲音》,描述泰雅族祖先從發源地溯溪而上的歷史,閉上眼睛專心聆聽,一定可以感受到微風吹過樹梢的畫面。原住民族音樂感染力如此強烈,讓政大師生、尤其是首次聽到原住民前輩音樂人演唱的學生們相當驚嘆佩服。
政大民族系副教授王雅萍說,當天報名的人數之多,在政大活動中算是數一數二,許多民族系、教育系學生都說,原住民音樂表現豐富多元,可以唱族語、中文,唱英文也很好聽。
胡德夫(右)認為,原住民運動的模式有很多,吶喊的方式也不同。他的能量在音樂,要讓原住民的聲音持續閃耀下去。左為排灣族歌手林廣財。
(圖文/呂淑姮)
王雅萍說,對於學校裡有在關注部落事務的原住民學生社團成員來說,幾位到校演出的前輩是傳說級的人物。因為他們不只是音樂人,更是原住民運動的重要代表。
別害怕失去方向
許多學生只在相關資料上看過他們的大名,從未有過面對面的機會。對於到學校演唱、和年輕學子接觸,胡德夫說,許多學生都會問他一個問題:「漢人也好、原住民也好,他們都想知道,原住民孩子離開部落之後,會不會失去方向?該怎麼辦?」
胡德夫說,當學生們問到類似的問題,他總是會想到自己的生命經歷。
胡德夫認為,自己的人生雖然跌宕起伏,也曾經面對黑暗、忘記自我,但是碰到的朋友總是對自己付出雙倍的好:「所以我會和孩子們說,由一個看過黑暗的人告訴你,別害怕會失去方向!只要你願意,永遠有機會找到回來的路。」
也有學者們認為,早期的原住民運動力量,似乎沒有交棒給現在的年輕孩子。胡德夫反問,「運動」是什麼?若說是一種吶喊的方式,一種說出「不喜歡遭受強權壓迫」的方法;他認為運動的模式可以非常多元。
關於近來行政院原民會積極推動的《原住民族自治法》,胡德夫說,現行草案版本不見得是最好的版本,但原住民族應該抓緊目前實施自治的時機,盡快展開民族自治。哪個版本好、誰的作法可行,這都並非針對特定對象互相爭辯就有結果,應從實踐中邊做邊修改。
用音樂為原民發聲
對胡德夫來說,一直持續在進行的就是從音樂發聲。他在空閒時間就到各部落去拜訪,到部落裡的學校去,聽學生們唱歌。「走動是一種關懷,也是累積養分。」他也提到,根據他的走訪部落和國外經驗發現,藍調並非由黑人獨創,台灣原住民唱得更早,而且可在音樂中將聲音情感表達得更多樣化。
在政大藝文中心表演後台,除了原住民的表演者之外,還有來自日本的吉他手大竹研。大竹研則表示,原住民音樂很不可思議;他本身也相當喜歡音樂人林生祥的客家樂曲。
(照片提供/羅特製作所)
當許多原住民音樂人到國外演唱,總是獲得豐富迴響:「難道只有台灣人聽不懂原住民的歌聲?」胡德夫笑著揮揮手:「孩子啊,你聽,原住民的聲音,是站在世界頂端發聲的。」胡德夫說,唱自己的歌,讓眼中持續閃耀火光,原住民的力量就不會消失在任何政治紛擾之下。
(原夢系列報導由台灣立報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共同策畫)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