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期錚 范群宏/台北】



京劇名伶魏海敏及吳興國日前跳出來指陳,京劇人才嚴重斷層不只是京劇,傳統戲曲除了人才斷層、市場小眾,演出機會也不多,為了打開市場拓展票房,部分傳統劇團在內容與表演方式上力求改變,學者認為求新求變固然好,但大劇團卻可能排擠在地劇團演出,因此建議公部門應投入資源,讓在地劇團有演出機會,培養欣賞戲曲的人口,將戲曲教育向下扎根。

演員粉墨登場,一舉手一投足細膩的表現結合音樂與唱腔,展現柔美婉轉的身段準確到位,這就是崑曲的特色,只不過台灣的崑曲劇團表演,請來的主角卻是中國的演員,也突顯出國內崑曲發展的困境。

演員 溫宇航:「台灣沒有專業的崑曲演員,這也是我們一直要呼籲希望解決的問題。」

團長 王志萍:「覺得政府對傳統戲曲沒有很明確的政策,像是對崑曲沒有太鼓勵,好像也沒有不鼓勵。」

不只是崑曲,有演員、資源不足問題,其實在台灣,包括京劇、歌仔戲、布袋戲、皮影戲等傳統戲曲,也都面臨缺乏舞台演出機會以及看戲觀眾不足,市場小眾的問題,因此國內劇團也在傳統中做調整,希望能搶救傳統戲曲。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 王安祈:「第一在選材,劇情情感思想,要是現代觀眾能接受的,不只有京劇的程式,也有現代劇場的概念,更有電影運鏡的方式,鎖定在年輕的觀眾好奇想看的故事。」

像明華園的歌仔戲,結合了現代舞台劇的聲光效果以及企業經營的模式,成功打出自己的市場,只不過大劇團的崛起,相對的就會壓縮到小劇團的演出機會,因此學者認為應該透過公部門的力量,培養更多在地劇團。

文化大學國劇系副教授 廖燦輝:「除了繼續獎勵小劇團之外,政府是不是能比照日本,成立國家的劇團,像歌仔戲,宜蘭就有成立公立的劇團。」

此外學者也建議可以將傳統戲曲教材放入國小的課程中,讓傳統戲曲教育向下扎根,進而培養出更多欣賞傳統戲曲人口,才能促進傳統藝術產業發展。

文章來源: 客家電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活動產業動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